原住民族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亮點

Kayu-ian,Kuba-ian!我們會繼續努力,讓植物回到小林村的生活,繼續述說大武壠族部落的故事!】

原住民族部落活力計畫是原住民族委員會所有補助計畫項目中為唯一為期5年的計畫,也是目前台灣平埔族群各部落在原民會可申請運用在文化復振與環境營造的主要重點項目。

 

「以部落耆老智慧為本,以日光小林古謠傳唱與植物復育經驗為基礎,發展大武壠民族植物園及竹藤編、傳統網袋、刺繡活動,期讓日光小林部落成為高雄甲仙、杉林大武壠族的文化重鎮。」是我們在活力五年計畫中相當堅定的發展願景,我們亦運用此資源積極投入了大武壠族群文化復振運動!

 

小林部落在遭受莫拉克風災後,致使旅外青年回返部落,於2012年平埔族群活力計畫示範階段時,就投入了此計畫的培訓與執行。當時各部落毫無執行此計畫經驗,幸有金惠雯帶領的原促會團隊輔導與協助下,我們開始漸入佳境。而後原民會於2014年將活力計畫訂定為五年期計畫,我們在經歷了「示範」、「秧苗」與「結穗」等三個階段後,於2018年開心地迎接了畢業典禮!

 

此計畫的執行過程中,部落族人與營造員是重要的核心;輔導團隊與陪伴老師帶給我們許多學習與經驗,而真正決定要如何發展文化的決定權還是落在部落本身。而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就是以這樣的主體性來一一完成預設的目標。

 

從活力計畫示範到秧苗二年期,我們以部落族人所組成的大滿舞團為計畫主要推動的人員,再慢慢擴及至整個部落,將樂舞設定為初期計畫的主項目,再把樂舞課程帶入小林國小,同時也聽取陪伴老師的建議,進行更多的耆老口述訪談,以了解部落早期的生活樣貌、信仰、歷史事件及遷徙史。

結穗三年期,我們除了持續進行耆老口述訪談外,也開始進行家譜的調查,了解部落各家族姓氏的在日治時期的「生」、「熟」註記概況,釐清大武壠族部落之間的通婚往來,並開辦部落三大技藝 —— 竹藤編、網袋、刺繡之復振課程,期許部落青年可以承襲老人家的技藝,也將祖先的智慧運用在生活中,並持續傳承下去!

 

在傳統植物的運用與調查中,我們更發現老人家口中所說的作物「taraw」(高粱),竟早已伴隨大武壠族生活了好幾個世紀!透過文獻的記錄,我們得以窺探400年前荷治時期祖先與這塊土地的故事;雖受外族的侵擾,仍盡力保有自己族群的母體文化!

 

結合了部落族人自身的盡心努力,與許多朋友的支持協助,在結穗計畫最後的兩年,我們完成了《種回小林村的記憶》(Mahanru Taivoan)、《用手說的故事》(Rara ka Tinunen ki Hima)兩本部落人文誌的出版,更完成了大武壠族女性傳統服飾的製作!除此之外,現在當人們來到部落中,可以看見我們這些年來種植復育的數十種民族植物,看見老人搭建的竹屋與漁獵陷阱,更有族人一片片親手拼貼成的馬賽克文化牆,讓山豬(babuy)、水鹿(un)、貓頭鷹(pu)、台灣藍鵲(kenken)等過去陪舊部落族人長大的飛禽走獸,一一以另一種姿態回到新部落的生活裡。經過多年的傳統技藝培訓,現在在部落中,我們更常看見amumuana拿著針線,慢慢繡著祖先的紋樣,手中的羊角勾不停翻轉,期望為孩子鉤織出文化認同的道路。

 

活力五年計畫對平埔族群是一個相當重要且算長遠的計畫,我們可藉由此計畫集結老中青三代的力量一起復振文化與營造部落環境、進行人才培訓,在部落情感的凝聚上也有很多幫助。這是日光小林部落在這些年來參與此計畫所獲得的助益與收穫,也期望原民會可以更快些規劃其它類型、有專職人力的計畫案,讓五年期畢業的部落回歸,繼續創造出更大的族群文化效益與成果。

S__68550662 S__68550663大武壠族傳統服飾復振成果大武壠民族植物園 大武壠族傳統服飾復振過程 大武壠民族植物園 古謠課程 竹藤編課程 植物課程 網袋課程小林大武壠族史料展 刺繡課程 耆老訪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