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小林社區入口的大武壠語招呼語 

大滿語Taivoan、Taivuan),又稱大武壠語(Tevorangh),是台灣原住民族之一大滿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現為沈睡語言,僅留部分的民謠以及傳統的祭儀歌謠,或存於偏遠部落的老人或尪姨口中。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昔日分布於台南、高雄一帶的丘陵、平原、及河谷等地帶,如:(原)高雄縣小林村。

前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李壬癸博士及前東京大學語言學教授土田滋根據荷治至日治時期語料,判斷大滿語與西拉雅語及馬卡道語三者間差異相當大,應屬於不同的語言,並認為一向被認為以西拉雅語撰寫的荷治時期基督教傳教文獻《馬太福音》應至少有半數以上由大滿語書寫,非西拉雅語。

 

語言差異

根據前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李壬癸博士與日本語言學家土田滋研究,南部平埔語言至少有四種音韻演變的差異及一種構詞上的差異[1][3]

  1. 西拉雅語和馬卡道語的 r 對應大滿語的 h 或消失,如西拉雅語的 turu(三)對應大滿語的 tuhu,或西拉雅語的 rima(五)對應大滿語的 hima
  2. 西拉雅語和大滿語的 l 對應馬卡道語的 n、l 或 r,如西拉雅語的 wali(牙齒)對應馬卡道語的 wari
  3. 西拉雅語的 s 對應大滿語的 r 或 d,如西拉雅語的 sa(和)對應大滿語的 rada,或西拉雅語的 raos(西邊)對應大滿語的 raur
  4. 西拉雅語在元音之間的舌根音 k 和 g 在大滿語已脫落,如西拉雅語的 ako-saij(沒有)對應大滿語的 au-saij,或西拉雅語的 dagogh(價錢)對應大滿語的 daoh

構詞上,西拉雅語表示「未來」的動詞後綴為 -ali、-ili(新港社)或 -ati、-ili(卓猴社),而大滿語是 -ah(灣裡社、麻豆社),馬卡道語則是與西拉雅語同源的 -ani(下淡水社)。

整理如下:

南部三種平埔語言的主要差異
西拉雅語 大滿語 馬卡道語 古南島語
音韻演變(1) r Ø~h r < *l
音韻演變(2) l l n < *N
音韻演變(3) s r, d r, d < *D, *d
音韻演變(4) -k-

-g-

Ø

Ø

-k-

—-

< *k

< *S

構詞差異

(表「未來」詞綴)

-ali -ah -ani

 

由各地語料上的差異規律,李壬癸發現麻豆社與灣裡社有相同的音韻與構詞變化,應同屬大滿語,而非西拉雅語;而荷蘭時期最重要的「西拉雅語」語料《The Formulary of Christianity in Formosan Siraya Dialect》及《馬太福音》也應有半數以上由大滿語寫成,而非西拉雅語。新港文書中採集自大武壠社及麻豆社的語料也應為大滿語[3]

李壬癸推論南部平原西拉雅語、大滿語及馬卡道語約在 3 千多年前就開始分化,只是17 世紀荷蘭人據臺後,採用臺南新港社西拉雅語作為通用語,造成各族群間語言逐漸同化。

 

常用詞彙

小林村、阿里關及荖濃等大武壠族部落地處偏遠,在此仍採集到許多大武壠語如:

中文 阿里關 小林村 甲仙埔 匏仔寮 枋寮 荖濃 六重溪 大庄 備註
歡迎(請坐) Miunun! Miunun!
謝謝、平安
(原意為「美好」)
Mahanru!、Mahanu! Mahanru! Mahanlu! Makahanru!
好走 Totala!
稍等一下、一下子 Tapakua!
漢人(負面含意,尤指自嘉義遷居來的) Pakira
陰莖 tiutiw
陰蒂 pipi
祭祀用語 公廨 Kuva Kuba Kuva Kuma
太祖 Anag
老君 Ali
放向 kahit
牽戲 unaunaw
走鏢、幫走 Patahin、Tataheng Patahin、Tataheng Patahin
(公廨)屋頂 hasa hasa
(公廨)門 aca
向笱、向神座 kogitanta agisen kogitanta agisen
向缸、甕 mimaw、limaw mimaw nimaw limaw
向柱、木頭 kayu kayu kayu kayu
向竹 malubiw malubiw baruvu
rarom rarom raron
土地 unay unay unay
石頭 bato bato、mato bato mato
香菸 tamaku tamaku (可能借自日語「たばこ」,或直接由菲律賓傳入[6]
tao tao tai tao tao
hala hala
米買
(一種糯米製食物)
may may may may may may may may
麻糬 luku luku luku
紅布 ahagang ahagang maipaw
白布 mapuli mapuli kulay
藍布 ilisilin ilisilin
豬頭殼 babuy kiukut、moku moku babuy kukut
竹枝 mariun mariun
螺錢(作向用) kakaray
香蕉葉 halay halay halay
花圈 mapuyu mapuyu tapulu
動物 攀木蜥蜴 tabaka tabaka
螃蟹 agang agang
takuka takuka takuka
liuliu kuku
豬肉 babuy babuy
貓頭鷹 pu
綠色斑鳩
(小綠鳩、紅頭綠鳩、翠翼鳩之類)
pamay
(動物)內臟 timtim
植物 hana 借自日語「はな」
竹子 namu namu namu namu
檳榔 aviki abiki、saviki aviki saviki 乃受布農語 saviki 影響
掃帚高粱 taraw
野草莓(薄瓣悬钩子、虎婆刺) homhom homhom 在小林村,同時可借指以木枝將竹管內野草莓搗成汁液的動作。
辣椒 silia
苧麻 hahu
雞肉絲菇 taubia’
鴨腱藤 paile ha’ku
破布烏 paha’
山柚 akuagim、akualim、akuagimgim
刺蔥 tana
菖浦 kilang
葫蘆 pulaw

(整理/方克舟)

 

參考資料

  • 劉斌雄(1987)〈臺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臺灣風物》37(3): 1-62
  • 陳漢光(1963)〈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 159-168
  • 陳漢光,〈甲仙鄉匏仔寮平埔族宗教信仰調查〉《高雄文獻》11: 29-37
  • 陳漢光,〈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信仰調查〉《高雄文獻》1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