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一笱緣(上):再見日光小林

 

第一次與笱的接觸,大約在 20 年前。小林和阿里關公廨裡的向神座,既神聖又神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參與簡炯仁教授帶領的踏查活動,才深刻瞭解笱的用途與做為神器的意義。

 

近年與笱的再度連結,跟大滿舞團有關聯。大約在舞團赴日慰問 311 災民前,從臉書看到團員徐銘駿先生,努力找耆老學習、傳承製笱技術,並賦予笱新生命。文創品-笱燈,利用兩頭接合的笱,製作成梭狀的立燈,將傳統物件與現代鏈結,產生另一種生活智慧。

當時學習製笱的念頭應運而生,知道耆老舉辦製笱研習,衝動地想參加。但礙於 Mata Taiwan 小旅行的配額,一直不好意思報名。研習前一晚,我鼓起勇氣私訊主辦人,詢問曾帶媽媽大玩日光小林的小旅行,是否有機會參加?結果竟然可以。幸運成為最後一個團員,我興奮得整夜都睡不著覺。

 

剖竹㔂竹

一早到了日光小林,學員騰雅已剖完竹子,細心的她,正在修整每一根竹籤。笱以刺竹製作,需取三節以上長度的竹筒,採細頭在下、粗頭在上的方式,由上而下剖開,但是不能破壞底部竹節。二端大小若不好判別,可以用竹節上枝椏成長方向判別頭尾,枝椏的指向或籜環的尖銳部位,都要朝下方。

先用柴刀對剖成八等份,再修整內壁的竹簧,去除節格並視情況削薄竹簧,耆老大林伯稱這個動作叫「㔂」(台語)。㔂薄的過程,以手掌握住最上面的竹節,下方的竹簧盡量削薄,但是需注意不要㔂斷竹片。

之後再將每根竹片對剖成更細的竹籤,可用食指、拇指固定竹片,以靠近刀柄的刀刃對半撬開,再用手撕裂。撕裂竹片過程,若遇到大小片不一致,將力量集中在大竹片上,並往外掰開,小竹片自然就不會斷裂。

因為竹料不太夠,阿祿伯建議先用二節練習。從竹子頭尾的判別,竹節的取法,竹青部位的環節突出物削平,乃至於剖竹、㔂竹的技巧,二位耆老都細心、耐心地傳授。而且學員一提出問題,老師會馬上重新示範操作一遍,為學員解惑。老師用心的教學,是這次研習中,學員們都能快速上手、獨當一面的關鍵。

13575504_1398275956856668_1451265267_o

 

編笱套箍

捆篾和藤皮是編笱的二大零件,皆取之於黃藤,經過蟠紮成形的笱呈漏斗狀。捆篾是塑形的骨幹,可以用鐵絲代替。編製前先在底部竹節的竹青部位鑽洞,將捆篾、藤皮插入洞中,藤皮在竹筒內纏繞捆篾打結後,沿著捆篾往上纏。

保持捆篾纏著笱繞圈斜上,在捆篾與竹籤底部交接處,使用藤皮以連環束綁的方式,將竹籤依序捆紮在捆篾上。過程中,不斷將捆綁好的線,往底部方向敲打,讓竹籤倚靠著捆篾撐開成傘狀。若踩著笱底部的竹筒,在捆篾上紮緊每一根竹籤,竹籤就會自然產生旋轉。

藤篾纏繞三圈後,可以先綁笱頂的箍頭。箍頭置於頂部竹節的下方,利用藤皮及X綁法,將它與竹籤紮緊。竹籤的間距需預先估計,利用半數的竹籤對應箍頭的半圓,先排列一下就可算出。

綁在捆篾上的竹籤,有可能因為紮緊而集中到半邊,套箍頭時若過度拉扯,將導致斷裂。可以先把整支笱泡水,待竹籤軟化後,再綁箍頭。經過一天的編織,笱總算完成了。

 

巡守關隘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社區居民組織巡守隊,維護夜間治安。這種都市社區少見的向心力,是否源自舊小林部落,一時半刻無法得知。[/epq-quote]日光小林社區像一個乾坤袋,以忠義路為主幹,前庭後院的房舍節比鱗次地分撒開來。出入隘口接近社區活動中心,來往社區人車必經此處。

第一天晚上外出回來,經過活動中心,馬上就被巡守隊注意到了。由於地處偏僻,社區常發生竊盜,社區居民組織巡守隊,維護夜間治安。這種都市社區少見的向心力,是否源自舊小林部落,一時半刻無法得知。

巡守隊全盤掌控社區動態,未曾謀面的大達和社區媽媽、弟兄們,竟然認識我們,還熱心的招呼一起吃宵夜。那種回家的感覺,溫暖著心窩一整夜。

 

抽藤取芯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藤芯鮮嫩清脆,初入口甘甜,但隨即轉甘為苦,聽說是燉排骨湯的好食材。[/epq-quote]早起腦海裡一直想著查勞•巴西瓦里的歌曲《藤 Rattan》,因為今天的重頭戲是抽藤。

7 點多到達活動中心時,看到大林伯、阿祿伯二位老師已經準備好要上山了。車上還載著一早採集的箍頭藤,可見老師多麼早起。在等待學員集合的過程中,阿祿伯已經製作了好幾個箍頭。

搭乘大林伯的貨車,學員們登上杉林飛行傘起飛台,縱谷風光映入眼簾,不亞於花東景觀,山腳就是小林人的新家。小林人與環境共生的生活智慧,就在這片新天地展開。

黃藤滿佈利刺,抽藤要先去除刺夯夯(台語)的外殼。老師跳上山坡,去除黃藤的枝葉後,先削開上半部的藤殼,再用刀刃架在下半部固定。握藤的手往下一折,藤殼自動蹦開,黃白色的藤條就顯露出來。位在坡下的學員負責抽藤,把老師處理好的藤條慢慢拉出森林。

藤尾的藤芯鮮嫩清脆,初入口甘甜,但隨即轉甘為苦,聽說是燉排骨湯的好食材。這個季節有藤果,藤果殼花紋別緻,像鱗片、似鳳梨皮。可能因為還沒成熟,果肉外綠內白口感酸澀。
13570249_1398275970190000_245367647_o

 

辨竹取竹

回程經過山腰的刺竹林,老師教大家辨別適合製笱的竹材。竹青開始出現黃色調的竹子,大概是三年的熟材。太嫩的竹子製笱容易壞掉,太老的竹子纖維老化,韌性降低也不宜使用。

砍竹子需順應地形地物,例如竹子倒下時,要避開電線,倒向開敞的地方等。老師選定欲砍伐的竹子後,先清除下層的枝葉,和卡住其它樹木的枝條。竹子鋸斷後,因為卡在竹叢裡,無法倒下,也沒有位置抽出來。老師臨機應變,將掛在半空中的竹子,一段段的鋸下來,帶回部落。

 

在貨車上,銘駿要大家先選竹材,環肥燕瘦的竹筒,你猜細的好、還是粗的比較好呢?答案當然是都好!

不一樣粗細的竹筒,做出來的笱型態不同,各具特色。重點是要夠長!如果想要製作出富旋轉韻律,腰身凹凸有致的笱,一定要取三節的竹材,加上用心的編織。

(未完待續)

dsc_3713

 

文字/吳政融;圖片/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