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笱,讓我重新學習成為一位大武壠

 

今年在小林部落營造員徐大駿的告知下,對於他們 105 年度的活力計畫課程類十字繡與竹藤編課程都非常有興趣,但因為上次的大武壠傳統類十字繡課程都安排在非假日上課,所以只能精神上支持,而不能親自到場學習這點我覺得很遺憾。這次可以參加到竹藤編織課程,讓我老早就異常地興奮。

 

上課前一晚,大駿跟我說:「我們明天一早要先去山上抽藤和取竹子,所以參加課程的學員必須提早到日光小林集合!」我因為這個消息而整個人開心到不行。

因為搬到市區生活後,實在是太久沒回到山上去,而覺得有點懷念。

 

入山,弄山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一眼望去,山林與河川環繞的美麗是大地溫柔的雙手,呵護著散佈其中的各個大武壠聚落。大地滋養著萬物,同時也賦予人類無數的財富。這不正是我們要入山尋找的大地寶藏嗎?[/epq-quote]入山,我們也叫「弄山」,顧名思義就是得在山裡頭「弄來弄去」。所以我提前買了一個新斗笠,帶上涼感運動袖套和長筒雨鞋。前一個禮拜到鄉下買兩支管刀收藏時,正巧看到大駿說的藤刀,也順便買來備用…… 結果我竟然漏掉最重要的草格仔(編按:割草用割刀)!

第一天上午,我開心地帶著我的新斗笠和袖套雨鞋,提著一個背袋,裡頭簡單裝著一瓶水和一支藤刀,跟著其他學員們坐上小貨車後面,在兩位耆老的帶領下,繞過社區進入了後山的山路。一路上顛簸不斷,但我的心情是美好的,這樣的顛簸反而令我熟悉 ── 到了入山口的小路,一股親切感油然升起,就是這樣的小路!久違的山林,我來了!

到了停車地點,我回頭一看,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好美!── 一眼望去,山林與河川環繞的美麗是大地溫柔的雙手,呵護著散佈其中的各個大武壠聚落。大地滋養著萬物,同時也賦予人類無數的財富。這不正是我們要入山尋找的大地寶藏嗎?期待!

 

取竹,抽藤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一個學員與我談到了大武壠的文化與遷徙的過程,讓我相當感動:感動的是非族人願意去瞭解我們族群過去歷史的那份關心……[/epq-quote]行走在茂密的樹林間,許多認識不認識的植物在耆老與大駿的解說下,慢慢地加深了對它們的了解。

帶領著我們大家上山抽藤的兩位耆老,跨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在山林間穿梭自如,動作不快但一點也不遲疑。兩個人的默契也相當契合,就好像每件事都演練過無數次一般:這邊輕喊一聲,另一邊就知道該怎麼去清除障礙,配合另一邊的抽藤作業。那俐落的手腳搭配熟練的技巧,藤子帶刺的硬殼便一段段快速地脫落。

而耆老們也沒忘記讓我們站在一旁發呆的年輕人上場體驗。看著我們笨拙的動作,兩位耆老除了一再提醒我們小心,也一邊教導我們各樣的技巧:腳步先站穩,草格順著藤支上方用力一劃,卡住就往上扳一下再繼續劃,直到上面的殼去掉,再往下面一扣,另一手同時逆向一扳,下邊的殼也跟著瞬間脫落;然後再拉再剝,反覆動作,就抽出一條長長的藤條來了。

在耆老的解說下,我們才知道原來若竹子靠近根部的地方有白霧,就是兩年內的竹子;而根部翠綠的則有兩年以上,泛黃的又太老韌;路邊倒下的則是早就乾枯僵硬掉了。

 

第一天的中午我們隨意叫了飲料和便當,一起邊歡樂地聊天一邊吃午餐,聊著聊著,說到了鄉下與城市的小朋友遊戲的不同。說到有趣的地方,耆老們也展開靦腆的笑容 這樣的午餐讓我人覺得很舒服。

簡單地吃完午餐,大家就找地方休息一下,等下午再開課學習,當中一個學員與我談到了大武壠的文化與遷徙的過程,讓我相當感動:感動的是非族人願意去瞭解我們族群過去歷史的那份關心,讓我們一直聊到休息時間結束。

 

剖竹,編織

在還未學習課程之前,阿爸知道我要來,還笑我應該第一刀、第二刀剖對半的時候就沒轍了;而我也其實有點擔心 ── 萬一被老爸說中就糗大了!

 

還好在耆老的教導之下,我學會了用憨仔(錘子)來輔助剖竹,過程也相當順利。也學會了藤皮先浸水 2、3 小時讓它更加柔軟、比較好編織等技巧。

第二天早上到了上課現場,我想起我買的兩支管刀,想說拿出來試用看看,結果不盡理想,果然做什麼事還是得用適合的工具比較順手:剖竹就用柴刀,分竹就該用草格。草格的刀韌是開雙邊,分的過程比較不會歪斜,刀片又薄,可以撬開竹目(編按:竹節)的部份。

今天除了繼續學習編織的技巧,也開始嘗試自己綁笱頭,然後學習如何接藤皮、自己剖竹完自己把內側的竹仁削薄以便撐開等等。每個步驟除了原理與技巧,還需要不斷的練習來增強熟練度。我覺得下一回我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笑)。

 

部落的人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他說他們小林一開始也是零,全靠一股衝勁,想做就去做,做了才有結果;沒做,零永遠還是零。[/epq-quote]製作笱的過程當中,偶爾會有居民們來關心與閒聊,後來不知道從哪裡(我很認真在做笱)拿出了一瓶小米酒,我也喝了兩口覺得很像可樂那種,喝完很舒服,心情大開 。哈哈!

然後大家也更熱絡地聊了起來,有一位當地居民哼了兩句:「這邊看來彼邊去喔……」嗯哼,是我相當熟悉的相稱山歌,很令人回味,開心!

 

上次大武壠歌舞文化節教導我刺繡的阿潘老師看大家相當認真,還特地煮了一鍋熱騰騰的麵來讓我們吃,怕我們沒吃飽,一直熱情地叫我們再添幾碗(沒吃完不准回家 ── 喂!)。看到鍋裡的食材,豬肉、蒜苗、芹菜(有時候還會加魷魚或鹹魚之類的),這不就是我們大武壠常見的麵或米粉的配料嗎?只有鄉下才有的新鮮黑豬肉也讓我忍不住多吃了好幾碗,肚子表示心滿意足,哈哈!

 

這次的竹藤編織課程,我和認識我阿公的大林阿伯,還有來探班看我們有沒有認真學習的周大哥聊了很多。大林阿伯說到阿公時,讓我有很多的回憶和感動,而周大哥竟然和我們家族其實也有著親戚關係。

原來我一個住美國的太平叔公,周大哥都叫他太平叔,過去他們每年都會通越洋電話,只是因為風災的關係失去了聯繫。我答應他,有機會一定幫他轉達。

後來和周大哥又聊到匏仔寮,他說他們小林一開始也是零,全靠一股衝勁,想做就去做,做了才有結果;沒做,零永遠還是零。他還建議我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會比較容易成功。

謝謝周大哥的鼓勵,我們匏仔寮會和小林一起為大武壠族文化復振而努力、加油的!

 

大武壠就該像個大武壠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參加這次的竹藤編課程,對我而言這是很寶貴的一課,不僅是技術,也是心靈上的充實。大武壠就該像個大武壠,而不是一昧迎合著外在的環境去改變自己的初衷。[/epq-quote]我是一個在外生活的大武壠族人,適應城市的生活有時總需要學習披上虛假的外衣,帶著不真實的假面具,但我還是無法做到那樣不真實的自己。我堅持自己的理念,想說就說、想做就去做。或許是因為如此不懂得變通,所以有些事情總是壓在我心底漸漸變得沈重。

這次的課程讓我再次感受到小林族人的熱情與正向的力量,不知不覺中,我也跟著放下了心中的沈悶,整個心情都輕鬆了起來,覺得又充滿了活力去挑戰自己原本的目標。

謝謝小林,謝謝大武壠,給我這個機會參加這次的竹藤編課程,對我而言這是很寶貴的一課,不僅是技術,也是心靈上的充實。

大武壠就該像個大武壠,而不是一昧迎合著外在的環境去改變自己的初衷。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離別的時間終究還是到了。可惜因為只有假日能夠參與,所以這次的三天課程我只來了兩天,沒太多時間可以學習到加長版的笱頭,還有剖藤與修藤皮的部份。最重要的是因為天氣不佳的關係沒能到溪裡頭實際操作一遍放笱的過程,我覺得好可惜。

期許下次再來參加第二次的竹藤編工藝課程,然後下次一定要玩到水!(咦?)

 

文字/葉心施;圖片/日光小林

2 Responses

  1. 李淑茹

    期待竹藤編工藝課程
    希望開課時能收到通知,感恩。

    • 日光小林部落營造員

      好的~ 請問是來自那裡的朋友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